今天来瞎BB 终局思维—多产
01:
为啥想聊这个呢?因为在重庆的时候和几个房地产投资客们聊天,我就很好奇大家的建仓策略都是啥样的,现在我几乎逢人必问:你的建仓策略是啥样的?
其中聊到有个大v的建仓策略是,不停的在换房子,把过气的老破大老破小置换成明星美女房。但是房子会折旧,明星美女也会变成黄脸婆,所以过了几年10年,他估计又得换。
恰好,那天聚会,有个哥们也是这个策略,在杭州有5-6套美女房。宁愿空置,也不出租,怕影响几年后的出手。
以上策略估计是被限购倒逼出来的,因为有限的房票,肯定要物尽其用。这种策略不敢说是错的,毕竟老高我是投资新手,也没资格说比我牛逼的人是错的。
但如果从终局 思维来看,你死的时候,回顾自己的房产投资一生,可能在你中年40岁的时候,你就有10套房子了,这辈子就不停地在置换,把折旧的老婆大不停地置换成新鲜出炉的美女房。到了80岁快死了,也还是10套房,或15套房。然后美女房子还是继续在折旧,所有的美女都会 变成黄脸婆……接着让你的子孙继续去置换,有何意义?
02:
最近和不少的房产爱好者们聊天,发现了一个现象,他们都非常的追求:裂变。追求早涨,涨的多,涨幅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因为这样了,才可以更快的裂变,然后弄出钱来,继续下一套,下一套也要保住涨的早,涨的快,涨的比市场平均水平多。波段式操作,连押16把大,然后每一把还都赌赢了。
用图来表示应该是这样的:
就像股市有个指数,市场平均收益,你想超越市场的平均水平,对技术的要求是很高很高的。连巴菲特都说了,我死了以后,买指数就行。我的成功是超越市场水平的,很难复制。我希望我的继任者,老老实实买指数就好了。
波段式操作就如一个段子说的,拿一万块钱怎么变成1亿呢,就是今天买A股,涨停10%,然后明天ALL IN B股,继续涨停10%,如此反复操作365天,你就能从股市里咸鱼翻身了
如此操作,真的是大师级的水平了。普通人很难做到。再加上炒菜市场的摩擦力巨大,各种政策卡死你。操作上并不容易。
03:终局思维
人生是个有无限游戏,从底层操作层面来说,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
玩这个游戏的前提是:保持在线,不出局。
怎么保持在线呢?多核,复制,多重影分身。游戏里的有好几条命,少了一条,还有别的好几条可以顶上。
所以“多产”是这个游戏很重要的指标。
多娃,多子多孙,有好几条生命值的人就是比只有一条命的人更有优势,更玩的起。
房子也要多房,我死的以后宁愿给我的子孙流下100套老破大,也不愿给他留下10套明星美女房(迟早也是要老破大的)
作品也是如此,要多。像老高我这种日更的,假设我再活60年,我能留下365*60=21900篇作品。
而哪些平时只说话,没有把说过的话转化为作品的人,死的时候留下的作品是0.过年几年,没人知道他是谁,他做过啥,很快就能别人遗忘。
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死亡是遗忘,没有谁能记起你。而留下作品的人,就还有机会在“立言”这个维度,继续无限游戏。
房产也是如此,我们追求多。如果你一线城市,各种好地段好学位好配套的房子是100分,你5套,那你500分。而在二线城市,各种好地段好学位好配套的房子是80分,再减去一些不完美的,平均一套算70分。但人家有10套,700分。如果有100套,7000分,完胜。
房产的平均收益如果和通胀持平,每年10%的复利,你追求波段式操作,比市场多出了10%,合起来20%。但人家数量恐怖,100套,10倍。你5套20%才1倍。
啥是无限内卷之路呢?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上加难。80分提升到100分实很难的。不停的追求美女房就是80变100.
我们应该追求大量的0-80分,跑马圈地,占领大量的0-80分。
另外财富不等于货币,货币不等于财富。
财富是能满足人欲求的东西才叫财富。货币只是财富某个时间下的度量值。
比如一套深圳的房子=1500万=10套重庆150万的房子。
财富值是这样的:
深圳的房子比 重庆牛逼,完美,值100分。100*1=100
重庆的房子没深圳好,值70分。财富值10*70=700
只是在某个时刻,用货币衡量刚好都是1500万。
简单总结下今天的主题: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