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不可能”、“很正常”的时候,也就再也不会努力了。儿子每次做语文试卷,前面的基础题(字词成语)都要错几个。这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高中的时候,基础题我必拿满分。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前面的字词,每次都有几个错误,能避免么?
儿子:那么多题,肯定会错几个呀,这很正常
我:我上学的时候,就都能做对,你怎么不行呢?
儿子:那是你,现在知识量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不可能全对。

这就是儿子和我的区别了,他比我聪明,但是没有我的决心,所以成绩达不到顶尖水平。上学阶段,学神和学渣能在一个教室上课,过几年考大学就再也不在一条线上了。

咱们写书也是如此,列大纲的时候,也要想尽办法,接近最高水平,昨天我枪毙了一本《人力资源法务》的书,和作者沟通了很多次,让他看看畅销书是什么样子。

他依旧我行我素,列出的目录惨不忍睹,他给我打电话,反复强调“我觉得目录列成这样已经很好了,不用达到竞品的级别”。

这种没竞争力的目录,即使包销2000本也不行,这2000本只能用来启动,后期还要卖,还要征服陌生读者,这时全靠内容,内容不到位,其他都白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