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百万畅销书作者”特立独行的猫“的分享逐字稿,感谢@肖威 的整理。我有重新进行了校对。

大家好,我是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很高兴呢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分享一些我个人这些年的写书心得。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两个主题,第一个呢是我是如何走上写出这条道路的。第二点呢是我认为的写作,也就是说写书里面最重要的五件事儿。

开始写作的时候呢,我其实没有想过我会出书,只是单纯的记录一些生活。我写作呢大概是从毕业的时候大学毕业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每天下班都会写一千五百字,那时候写作的初衷也特别简单,就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什么叫核心竞争力呢?那就是我觉得就是别人没有你有,别人有,但是你特别厉害到无法企及的呃的自己的一个呃优势,就叫做核心竞争力。

因为我当时是在一个外企,那我们公司的员工都是特别特别好的那种,就听说读写都特别特别好。

像我这种就是属于考试不错,但是其他的可能就差一点的,就的人就进去之后就有点跟不上。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思考:有没有一些别人没有的一些核心竞争力呢?

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我周围的前辈,其实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大多数人的
工作范围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能力的高低而已。

过几年以后,我可能也会拥有我的前辈、领导量的能力,但是如果说升职加薪或者是跳槽,可能也就是薪水高一点点而已。那有没有能够让我特别不一样的核心竞争力呢?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全公司的英文都这么好,那也不太缺我一个了,但是有没有中文特别好的,比如说写稿子啊、文案等等,都是需要用到中文的。

那我不妨来做这个中文特别好的选手,因为我本身也是中文系毕业的,我小的时候也会经常发表一些文章。写作对我来讲其实不是特别难的一个事情啊。

这个时候可能就写得比较散,各个平台都会写一点,所以我的朋友看起来就特别费劲,总是东看一个西看一个。

后来有一个朋友建议我,应该放到一个平台上,这样他们比较容易找。然后我就
开始在当时是在新浪博客上写,写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我当时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者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一些思考,我是因为我自己。

我是二本毕业的,实习的四家公司都是行业全球排名前十的公司,我在其中的一家转正。我们公司大概除了我都是名校毕业,而且就是各个方面都特别优秀,比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的一些同事。

作为一个英文考试还行,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本科也不是在北上广深的学生来讲,就是周围的一切对我的冲击和反差会非常非常大,但我主要写的不是这种反差,而这种反差背后带给我的思考。

我始终记得老板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做堆砌信息不值钱,你的思考才值钱。所以我就给自己定了几个要求啊,虽然我是刚开始写,而且写的也不是很成熟,但我有一个要求,对自己有两个。是坚持写,每天要写一千五百字。

第二是要写能够对别人有帮助的内容。不是日记,也不是流水账啊,有一定要是对别人更多的人有用的、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我是其实从一个特别卑微的、非名校毕业生开始,从事业到格局这样到一点一滴,其实每天都在经历着很大的冲击和震撼。

所以我会写自己的思考,写别人带给我的改变,写自己如何改变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向周围更多优秀的同事们学习。

我有一个特点呢,就是特别善于发现身边的人优秀的地方,他们的缺点,其实我我一般看不到我看看不到,所以我也写了身边人优秀的地方,比如说中介啊、快递员啊、保洁阿姨,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动人的故事,都有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其实我我写的时候并没有想要成名,或者也没有想要出书,甚至没想过什么点击量,我当时只是想单纯的记录下来,因为我我记忆力不是特别好,担心不记下来过一段时间就会忘了。

没有想到,我的运气特别好,很多人会喜欢这些故事,他们跟我说,在我的故事里能够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己、未来的光。我觉得这是我的文字打动他们的一个点。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的之处,但也有内心很卑微的所在,我们都渴望看到一个光亮,看到自己的奋斗之路变得有所期待。

当时在网上写文字的人不多。我的文字会经常被推到首页,而且后来我在豆瓣上更新,也经常被推到首页。这样持续几个月之后,就有出版社来找我了。

我当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出书这种事挺厉害的,我当时感觉自己是配不上这件事,而且觉得写的特别幼稚。后来我去旅游,回来之后在网上写游记,写了一个游记体的小说,后来被出版社看上,先出了一本游记。

其实励志这个主题呢,从第二本书开始的,之后我没有特意要出书,后来我不管换工作、结婚生子等等,每年写作,每年都有出书任务。

今天我跟大家来第二个话题:写书中最重要的5件事。其实开始我的书卖得也很一般,嗯真正卖得好,是2014年的《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这本书上市就很火爆,三天就开始加印了.但当时我完全不知道,因为刚怀孕,每天吐得比较厉害,因为身体原因,我当时也就只开了一场新书发布会。

这本书持续两年都在各个排行榜上,当然我也写了一些别的书,几本书都卖的不错。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卖得这么好?其实我当时也挺懵的。我觉得可能是运气吧。

我也会想一些,想我当时是怎么没有用,在哪些地方,我是确实有一些用心的。

第一点写作不是坚持写就可以越来越好的。
虽然说写书这件事儿,我们坚持一般三到六个月可以写完一本书,然后再出版流程,几个月就可以现成一本书,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的方向、主题、文字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其中文字的精炼、呃精准、流畅、练达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而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的,而且是对自己这种练习是有要求的。

很多人都知道我早期的时候就是每天一千五百字嘛,所以就是哪怕到十二点下班也会完成,写完之后就基本上凌晨三点左右。所以很多人问我说,那你看你坚持这么久,我其实也很坚持啊,但是我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其实这里我想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不是单纯的日复一日,而是每天比昨天要进步一点点。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随便写,而是每天写成完整的文章,有题目、有内容、有主题、段落清晰的那种。

因为第二天早上读者就会来看,不是说随便写一个流水账,或者是写一个不太完整的东西就可以对付的,所以我每天都要动脑筋:
1.今天写什么,今天的写法、开头、结尾是不是结构,能不能跟昨天不一样?
2.哪一种自己会觉得更顺畅,读者看的也会更舒服、更流畅?
3.某一个主题为什么这样写都写不下去了?是素材不够?还是自己的格局小了?

我每天都会在思考和改变自己,以及这些问题。所以这样的坚持我觉得才是真正会有进步的,而不是说每天写流水账啊,每天都是那老三样一样坚持。坚持一段时间,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就算了吧。

其实这有点像那个小孩子学习,在每一个点上去思考透彻,每天都要动脑筋去进步,而不是单纯的去刷题、刷量啊,我每天写多少字,然后多长时间写的是十万字我就能进步,不是这样,就是你每天要有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去思考这个东西。

之前也会有一些朋友问我,就是说我写这个主题你觉得行不行啊?那个行不行啊?或者说我觉得我能写很多的主题,我写哪个更好呢?

其实我的建议是就是大家觉得自己能写的主题可以都写一些,每天写一篇,一种主题,可能一两天你看不出来什么,但写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可能在某一个方面你就会特别有话讲,日常的自己的关注点也有在词,而其他的方面可能写着自己就没什么话可讲了,那个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了。然后定下来自己擅长的方向之后呢,那么就开始可以找找素材和内容了。

第二点来自真实生活的、别人没见过的素材
我们自己读书啊,最吸引我们的其实基本上都是作者所经历的那些我们未曾见过的和经历过的事情。反过来也一样,真正卖得好的书呢也是千锤百转的经历是最吸引人的,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讲道理或者讲自己的一些想法。

换句话来说,我们想就想写的一些素材呢,其实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要么我们经历特别奇特,要么就是我们的这个想法和角度非常的扎心,再不然就是直击内人心,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因为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都会觉得我其实这样写是不是挺好的,但读者到底喜欢吗?别人是不是愿意看呢?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呢就是可以在网上试着去写一两篇,看看读者的反应。

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会觉得这个点很好,但是大家可能早就知道了,或者根本就不太关心,或者有的时候因为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性嘛,也就是我们如果在网上写三十篇不同的方向的文章,或者甚至写更多,你就可以看出来哪个方向的人可能关心的更最多。

而我们自己有的时候觉得写得不错的内容,可能读者看起来就没有什么感觉。所以在内容的试错上最好的方式就是赶紧写下来,写下来才能看到自己的极限点在哪,也才能看到读者的反馈在那儿,而不是说只是在想我应该写什么呀,这个写得好不好,那个能不能写呀。

我们如果只是想,而不去做的话,其实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这一个点上或在另一个点上,你到底更擅长写哪一个。

第三点写作其实也是需要创新的
其实我们每篇文章肯定会就同一个事情,你可能就你的角度很新的话,就确实会很受欢迎那这一点我是怎么做到呢?

就是我以前的一个前辈跟我说过一个方法,就是当你想到一个解决方案的时候,你要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因为你想你第一个想到的其实别人也是会第一个想到的,这是一定是大众的普遍的一个反应和想法,但是你越往后想,如果能想到第八个、第九个的时候,那就是别人想不到的。这句话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

就是每一次我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去在想,除了第一、第二之后,从第三个开始我才会去想这个方法是不是会吸引点,还有没有别的更多的解决方案?还有别的办法吗?

上个月呢我去参加周一岩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周老师是国国内的第一整理书的创始人,是做整理收纳这个圈子的一个知名自媒体。

起初出版社跟我讲,说周老师出了一本新书,讲我参加新书发布会的时候,我当时想周老师是做这个整理收纳方面的,可对这本书可能也是这方面的内容吧。但是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新颖,为什么呢?这本书角度很清晰,但又不能说跟他自己这个整理没有关系的。

他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日日滋养:365天爱自己的生活良方》。这本书中分享了四十种更加爱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方法,再就是用周老师的话来讲,就说在物欲横流的这么一个人人都奔波忙碌的时代,好好爱自己这件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也没时间。

而他的这个主题就在于说当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好好爱自己及,这个主题非常温暖,也特别的巧妙。当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学会爱自己的时候,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周遭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整理和收纳的想法,进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你看它其实还是整理,它从单纯的整理被子、衣服而改变,而深入到了整理我们自己人的生活状态,整理我们的内心,整理对自己,让自己过一个更加幸福生活的一种整理,对吧?这这种方式其实还是整理,还是收纳,但是从爱自己的内心出发,就会直击人心和生活里最脆弱和容易被忘记的这些地方改变,摆脱自己这种生活的无力感。

这其实这本书里面没有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叠衣服、收柜子,但是当你学会从生活的一点一滴更加爱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点 多读小说和科幻,拓展自己的角度和想象力
我呢其实是一个特别喜欢读小说的人,最近我也会开始读一些科幻,其实我小时候也读,但可能当时的能力有限啊,读的不太懂啊,现在我又开始重新读,为什么呢?

因为其实我最佩服的就是能够写很长的故事的人,而且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想象来。这跟我写的内容是有本质的不同的,因为我写大多数是自己身边的看见的、听见的,不需要自己的想象,照实写出来就行了,但是小说完全不同。

我特别好奇这些小说家他们如何坐在家里就能想象出几十万字的故事,而且起承转合非常的自然,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能遥相呼应,每一个章节的开头节都能出落得非常的自然顺畅,这是非需要非常非常高的功力的。

我们写生活内容的人就很容易有局限性。何为局限性就是生活的经验和阅历,还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

但是其实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一件事,就是长期的训练和折服。

第五点:找到自己写作的一个初心
永远都不要相信一夜成名。每一个写书的人都希望自己书能够大卖,这是不容否认的啊。

我周围的很多作家的朋友们,其实有的是第一本书就好红,红了很多年,有些是好几本书才红,还有是写了很多书不算红。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一本书被卖出了影视版权火了,连带着之前所有的书都会被卖出影视版权,拍成电视剧。

我们日常看到的一些作家,他们可能第一本书就特别火的,其实你看可能不知道他为了这本书准备了多久,或者说他在这个书里面写的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横跨了十年之久,有些看起来好就是一夜成名,但是我们也不会看到他为了这一本这一课他可能也蛰伏了很久。

我觉得在火和成功这件事情上,上天都会掐算好一个时间,等你蛰伏和积累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上天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给你一个很大的回报。

而在整个蛰伏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保持写作的初心。什么是写作的初心呢?就是在你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

比如说我最开始写作的时候并没有想过出书,甚至没有想过多少人会来看,即使出书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想要卖多少。我觉得我是我只是非常幸运的那个写的一般,能力有限,我只是单纯的想要记录当时自己的一些生活,给周围的一些跟我有同样的梦想的人,给他们一些告诉他们怎么样能够过得更顺利过得更顺利。

而我觉得作为一个二本的毕业生,能够有幸进入到这样很知名的公司里面,这可能本身也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所以我想写一些这些内容带给他们,告诉他们我自己那些曾经很卑微的自我成长的历程,让更多的年轻人踩着我跳过的坑,更快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如果说有什么特别的感受的话,我觉得这些年写作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一个感受就是专注写作的本身啊,表达本身,专注于就是能给他人带来哪些贡献,哪些能引起更多人共鸣,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一些内容上,而不是看重出书这件事情本身,也不是看重出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名气 者是其他的,当你专注于事情本身的时候,该来的都会来,该有的都会有。

我今天的分享的内容呢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的聆听,希望我这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和一些浅薄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更快更早的实现自己的梦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