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试图一步到位。以前我总想找到“终极解决方案”,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现在看来,我太单纯了,低估了心理的作用。这里举个例子:

一年前我从不发朋友圈,觉得没意思、或者炫富,或者暴露隐私等等。如果这时你告诉我,朋友圈很有价值,要认真发、努力发,其实这种告诫完全没用。

真正的改变是逐步的:

1.先发运营官的朋友圈,每天不断更,至少写起来了。

2.把我的私人微信分组,亲戚、朋友、家人、同学,这些强关系都屏蔽掉,省得他们叽叽歪歪,然后每天发一两个。

3.其实这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出版社编辑,有些话让他们看到不好(经常吐槽编辑),但是编辑太多了,有上百人,而且好多人一时间想不起来,也就没屏蔽。

4.发多了以后,编辑经常给我朋友圈点赞,这就更不好意思屏蔽人家了。慢慢的,也就习惯了,看就看呗,咱又没说假话。

5.到现在,只有发广告的时候,屏蔽现实中的亲戚朋友,其他的朋友圈文章就随心所欲了,他们爱看不看,心里也不别扭了。

这个过程是必须经过的,不可能从第一步直接跳到第五步。所以大家做事的时候,也不要急于求成。尤其写作:

刚开始写的烂很正常,甚至写了一年还很烂也正常,不要直接和那些大牛比,不然比着比着自己都泄气了。不要被“牛人那么多,我现在写还有必要么?”限制住。

应该这么想:中国有14亿人,再牛的大V也就有几千万粉丝,对于我们普通人,从14亿中找到5万粉丝,还是可以做到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