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昨天一个作者给我打电话,他想出一本《Go语音编程》入门书,这也正常。但是他的目标太大了:

他召集了十多个人一起写,向这些人许愿,做一本超级大爆款(10万册),然后大家都增加影响力。同时希望得到一大笔稿费,这样大家更有动力。他错在了哪里?

1.他觉得十个人写书,每个人都认真写,效果会比一个人好很多。但事实上,多人写书很难协调,大概率一地鸡毛:延误交稿、语言风格不统一、署名问题、内部撕逼等等。协调需要的时间,甚至比一个人单独写还要多。

2.他选的门类本身需求不大,图书市场上已经有了几十个品种,没有一个销量到10万的,所以他的目标本来就不现实。

3.把希望寄托在营销上,他反复问我,怎么营销才能卖到10万册。营销只是催化剂,才有市场、内容好的前提下,营销才管用。现在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连图书立项都成问题。

这就是不懂市场造成的结果,我做图书策划,做的最多的是告诉作者“不能做什么”,然后从众多“不能”中找到“能”的那一本。否定一个选题,能让你节约半年时间。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喜欢进取型的建议(也就是“能”做什么),因为他有掌控感;而忽略保守型建议(“不能”做什么),保守型建议不值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