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谈谈商业模式的问题,这也是最近我想明白的一件事。从大学毕业后,我就创业,做图书出版,辛辛苦苦干了18年,把当年竞争的同类公司都搞死了,只剩下我一家。

按说应该过的很滋润啊,收入应该越来越高啊。事实是,在出版方面,我去年的收入和10年前没有多大变化,甚至有下滑的趋势。

问题出在哪里?出版不是一个好生意,图书受国家管控,书号被新闻出版署调控,而且中国的图书价格很低,再加上当当、京东长期五折销售,导致整个出版链条利润都很低。

幸好出版社都是国企,他们享受政策补贴,甚至国家给批地盖楼,再加上退税减免之类的,出版社能勉强维持,而出版链条的相关公司,都苦哈哈的活着。

比如封面设计公司、排版公司、策划公司等等,都在寻求转型

1.我认识的一家封面设计公司,从给出版社打工开始,很快就做其他产品包装了,比如药品包装盒设计,一单就几十万,图书呢?一个封面两三千,其实工作量是差不多的。

2.排版公司也是,上周我和认识了10多年的排版公司老板聊天,他今年在北京买房,去年逆风而上。我问他利润大头是什么?他说接了学而思、作业帮的很多项目,给的费用又快又多。如果和出版社混,早就倒闭了。

3.而我就更典型了,2017年开始国家限制书号,我这里出版品种降低了30%,出版速度从3个月到8个月,一下子资金的周转效率低了很多。也被逼到了崩溃边缘。

正是因为整这个原因,我才拼命做自媒体,把微博做起来了,终于平稳过渡。很多人说,写书哥的微博写作训练营报名好几千人,应该赚了不少钱。其实哪有那么多,我请嘉宾、给自己的微博买广告,还有日常的员工成本,这些支出非常大。

上周和人聊,发现写作训练营也不是好生意,为什么呢?因为学的好的人,自己当大V,不会继续付费了;学的不好的人,认为我的课没价值,也不会付费了。也就是说,写作课不是持续付费的项目。再加上单价不高,就属于一锤子买卖,不能持续经营的。

我们都说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影响力。我微博有70万粉丝了,小有影响力了,但变现效率并不高,远远不如@澳洲晓亮,人家5万粉丝的情况下能变现1000万。这不是努力能解决的,是方向性的问题。

这就就回到了最开始说的:商业模式的区别。今年我始终在研究,自媒体的变现路径到底是什么,哪个最好?结论是:单价要高、复购率要高、用户要多,这三点最少满足两点才值得做。

比如我的写作训练营,单价不够高、复购率很低、用户比较多,只满足了一点,所以不是好生意。风中的厂长带货,满足“复购率高+用户多”,可以持续做下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