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个自称”佛系“的妈妈抱怨,二年级的女儿居然撒谎,她都要崩溃了。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1.上小学之前,妈妈觉得孩子开心、快乐就好,所以没报任何兴趣班,和孩子的关系很融洽。

2.二年级,孩子作业经常出错,甚至50到算术题都会错好几个,妈妈着急了,每次放学都检查作业,得到A+(全对)就开心,如果有错误,就让孩子当面重做,把孩子搞得战战兢兢。

3.昨天老师在群里强调,有些孩子计算马虎,让家长注意。妈妈就自己女儿,昨天成绩如何?女儿说得了A+。妈妈很奇怪:为什么没让我签字呢?女儿说:爸爸签字了。

4.妈妈心中有不祥的预感,强迫女儿拿出卷子,居然得了B,有好几道算术题做错了。这下妈妈发飙了:”错题没关系,居然敢骗我?“忍不住打了女儿屁股。

事后,妈妈也很后悔,觉得没控制住情绪,不该打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仅这样么?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为了玩游戏,先找妈妈开电脑,妈妈肯定不同意。但他故意大声和妈妈说,让另一个屋子的我听到。

然后跑到我的屋子,说:”妈妈同意了,但是现在忙,让爸爸帮忙开一下。“那我就遵从老婆大人的命令,开机呗。

就凭这个花招,儿子左右逢源,蒙完爸爸蒙妈妈,多玩了很多游戏。搞得我和老婆每次都要当面确认,才给他开机。

发现这招不行了,他又想办法猜密码,把手机放到笔记本上方的架子上,开启摄像模式,等我输入后看录像,猜到密码以后,还要装乖宝宝。

假装自己不知道密码,每天依旧软磨硬泡,表演完以后,半夜2点,趁着我们睡着了,他爬起来玩游戏。你说气不气人?

儿子”欺骗“是不对的,我也欣赏儿子不达目的不罢休,花样百出,和我小时候偷看电视一模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到前面那位妈妈的焦虑:不要指望孩子永远诚实,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也骗过父母,学会说谎也是成长的必然步骤。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明知道找妈妈签字要被批评,爸爸好说话,当然就找爸爸了。当一个人选择是否去说谎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潜意识内做出判断了:

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
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的好处。

诚实是有条件的:1.自我的力量感:能对过错完全负责,他会选择诚实。2.是可预见的被宽容:因为代价不会太大,他也会选择诚实。

如果这两者都缺失,撒谎,就成了一种自我防卫。这不是简单的道德教育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过度要求孩子保持诚实,生硬地宣扬“诚实是美德”、“诚实是为人之本”,往往会造就一个“更不诚实”的孩子,他会用更加隐秘的、迂回曲折的、费尽心思的方法来对付家长,隐瞒真相。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